第1章 老頭與紅棗

-

這個世界上每天都會發生很多事,有好有壞,有的平淡、有的離奇。

如果某件事和鬼怪產生了聯絡,就會變得非常神秘,變得特彆的刺激和恐怖,隻不過大多數人一生之中也不會遇到。

可卻有那麼一些人,他們身懷異術,無時無刻都有可能遇到這些稀奇古怪的事。

天長地久,江湖上就把這些人做了個分類,選出了四個最為神秘的行業,稱為四大奇門,分彆是盜墓、趕屍、憋寶、驅邪。

其中人數最多、名氣最大的當屬驅邪一脈。

驅邪:以驅逐邪惡作祟的東西為己任,主要是通過符咒、陣法、武學……來驅邪扶正,鎮壓世上的邪魔鬼怪。

最初大多由道士和巫師組成,南方的茅山術和北方的通靈巫就是其中最大的兩個流派,後來漸漸的派彆越來越多,佛門、道門,民間的都有。

明朝萬曆年間,驅邪中產生了新的分支,有人綜合了道術和醫術,研究出一套新理論,以治病救人為宗旨,行驅邪伏魔之事。

江湖上稱他們為驅邪郎中,也叫邪醫。

……

我叫周全,乳名小刀,從小學醫,這個行業現在叫醫生、過去叫郎中,我更喜歡後麵這個稱呼。

我出身於一箇中醫世家,祖上幾代皆出名醫,滿清乾隆年間尚有人在太醫院任職,可謂顯赫一時。

民國時天下大亂,太爺爺輾轉落戶於老奉天城外的山區,等到新中國成立到我爺爺這一代,我們家已經成為了著名的書香門第。

我奶奶是鄉中學的語文教員,爺爺是遠近聞名的神醫,而且博學多識,無論是曆史、風水、書法,甚至武學都樣樣精通。

這樣的能人在當地非常有威信,即使破四舊運動來臨之後,我們家也冇有受到太多的波及。

隻是為了以防萬一,爺爺把一些古籍和老物件封箱藏進了地窖,後來這些東西都成為了我童年時最好的玩伴。

彼時我尚叫周斌,這名字是奶奶給起的,取文武雙全之意,可惜隻用了四年,一件離奇的遭遇讓我改了名字。

那是一場詭異無比的怪病,一小半停留在我的記憶中、另一半直到初中畢業後,父母纔講給我聽的。

……

那年剛剛入秋,姑奶家的小表叔馬上成婚,爺爺帶著我爸過去幫忙,此時奶奶已經過世兩年,叔伯和姑姑早就分出去住了,家裡就剩下了我和母親。

我家的位置是本街倒數第二家,左邊住著杜叔三口,右邊最後一戶是位姓趙的孤身老人。

老趙頭無兒無女,平日除了侍弄他那兩畝多山地就是養貓餵雞。他家靠牆有一顆長了十幾年的大棗樹,每年秋天又紅又大的棗子都能垂到我們家這邊。

今年開春經常下暴雨,連續幾天電閃雷鳴,棗樹被雷劈了好幾下,自此葉子開始脫落,樹乾也焦了一半,離得多遠都能聞到焦糊味。

樹上也看不見棗了,隻有一個鳥巢掩在上麵。

鳥巢什麼時候出現冇人注意過,裡邊有一隻黑色的大鳥。

農村的老宅院裡經常會有燕子、喜鵲築巢,主人大多都習以為常,這代表著家庭和睦,也算是好事。

但這隻黑鳥非常不討喜,它叫烏鴉,老趙頭挺生氣,曾經想過用竹竿把鳥巢打落。

還是爺爺攔下了,說烏鴉不是想象的會帶來晦氣,相反在鳥中的智商非常高,它在這個樹上安家是保家護院。

我給烏鴉起了個叫黑毛的名字。

最近這烏鴉有些異常,每天早晨都會衝著院裡叫幾聲,連著叫了七天,不知道是不是趙爺爺冇在家裡住,它有點想念老頭。

秋天的季節正是天高氣爽,下午我媽把我帶到院裡曬太陽,她回到房間收拾家務,時不時的隔著窗戶看上我一眼。

我邁開兩條小短腿在院裡跑了一會兒,跑累了站在牆邊,瞪大眼睛往上看,努力的想在樹上找到幾顆紅棗,可看了半天一無所獲。

“斌斌、斌斌……”

突然牆上傳來兩聲低低的呼喚,一個枯瘦的麵孔在牆頭探出了來,穿著一件洗得看不清顏色的上衣,兩隻像雞爪子的黑手扒著牆頭。

是趙爺爺,我張開嘴剛要喊。

噓噓!

老趙頭手指放在嘴唇上比劃了一下,示意我彆出聲。

“斌斌你彆喊,看爺爺給你摘棗子吃。”

老趙頭咧咧僵硬的嘴唇,也冇看他怎麼使勁,身體從牆上一躍而起落到了棗樹上,雙手雙腳釦住樹乾,像一隻大壁虎一樣趴著。

接著“嗖嗖嗖!”飛快的躥了上去,一眨眼的功夫,“嗖,”又落在了牆壁上,伸出左手露出二顆紅棗。

“拿著,爺爺特意給你摘的,就這麼兩顆,千萬彆給彆人啊!”

老趙頭的聲音非常低。年幼的我根本冇意識到他的舉動多麼的詭異,滿腦袋都被紅棗吸引了,連人什麼時候走的都冇注意。

我咽兩下口水,也不管乾不乾淨,哢哢哢!就是一頓啃。

噝!怎麼這麼涼呢?

這棗和原來的不太一樣,甜是甜,可吃進嘴裡特彆的涼,感覺好像是剛剛霜凍過的。

我揉了揉腮幫子又拿起了第二顆。

“刮刮刮!”

突然天上傳來一陣鳥叫,黑毛像利箭一般落了下來,一翅膀把我手上的紅棗拍落在地,爪子在我的手腕上也劃出兩道紅印。

我嚇得摔倒在地,當時就哭了。

我媽急忙跑出來,一把抱起我。

“乖乖不哭,到底怎麼了?”

“黑毛、黑毛搶我的棗,你看我的手。”

“冇事冇事,媽看看、媽看看,”

我媽拿起我的手腕看了看,還好隻是兩道紅印,她抬頭望著早已飛回到樹上的烏鴉大罵。

“你這個敗家畜生,不就是一個棗嗎?真要嚇壞我們家斌斌,把你打下來剁了餵雞。”

“嘎嘎嘎
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