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17章 兩大邪法

-

可冇成想這偵查人員一去不複返,幾個小時也冇回來。就在他們焦急等待的時候,突然聽到了西側不遠處傳來一陣馬蹄聲……這些士兵們全被驚動,都全神戒備的往那邊看。可等他們看清楚的時候全部大為震驚。就見遠處不斷的有車輛和馬匹、馬車上麵還隱隱約約的看到人的影子……但是這些人清一色黑乎乎的一片,根本就看不清楚。在行動時也聽不見有人說話,隻聽見馬蹄的陣陣聲音和周圍陰風的呼嘯……有幾個膽兒大的想用隨身帶的電筒好好的看一看,或者是上去打個招呼探明情況,但是馬上被一名資深的老軍官用手勢製止住。他比劃著讓大家不要發出聲音,也不許點火或者照亮,就在這裡原地待命。當兵的雖然不理解,但還是遵守了長官的指令,大家悄無聲息的站在那裡,直到這長達200多輛的馬車完全經過!……過了一刻鐘後,一個駕駛員無意中打了一下火,發現汽車已經能夠正常發動,緊接著其它汽車也都恢複正常。正在大家驚愕的時候,那些偵察兵也都回來了,全都臉色蒼白,氣喘籲籲的!向領導彙報時,都說他們一直以急行軍的速度在往前趕,可是走來走去,就是走不到儘頭,不知道為什麼又回到了這裡…………這件事後來陸陸續續的傳了出去,社會上說什麼的都有!正式的說法這就是一個故事,這是封建迷信……但實際上有很多當事人都跟身邊的親人朋友證實過,此事絕對是真的。王半仙就有一個晚輩在軍中任職,還特意把事情完整的跟王半仙講過!後來王爺爺又告訴了我!隻不過我們肯定不判斷真假了,探討的是另外一個領域!無論是道教還是佛門或者這些江湖奇門,都認可這世間是分陰陽、生死的,也就是承認這世上有有很多超自然的現象。無論修行也好,還是你在日常的行走江湖之時,都會涉及到靈魂、精怪、怨念,這些陰氣負麵的東西……所以說江湖上纔會有很多與鬼有關的奇特門派,包括我們邪醫門。在眾多的門派當中,屬趕屍一派對於這種陰氣屬性的研究最為透徹。他們所有的功法和經驗,百分之九十針對的都是死去的動物或者人的屍體,也包括與死有關的東西。例如壽衣、棺材、紙人,風水中的極陰之地……經過長時間的研究,趕屍門對陰兵借道早就有了一套自己的完整理論。既然陰陽兩極相剋相生、既對立又統一。那麼塵世之中自然也包容著陰陽兩道,也就是說在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上,人鬼肯定是共存。人走人的道,鬼有走鬼的路!平時互不侵犯,都有各自的區域。所以在華夏古代的神話當中就有陰間、地府、冥界……等等。照這種理論,陰陽兩界是完全不相通的。但凡事皆有例外,經常有一些怨念、殭屍,會在某種原因停留在陽間作祟。陽間也有一些地方會形成一條通路讓這些鬼怪短暫的通行。這種情況就為很多門派提供了研究的方向,這說明如果你掌握了一種方法,就能夠讓應該在陰間生存的鬼魂或者殭屍可以破例在陽間現身……趕屍一脈就是依靠這些理論衍生而成的,天長地久,他們的確積累了很多方法,其中包括了陰兵借道。像最常見的趕屍就是微小型的陰兵借道。這種方式用獨特的法器,通常是富含陰邪材料的一麵銅鑼、加上咒語口令、符咒……隻要能夠運用得當,就可以讓死去的屍體在特定的時間,行走於特定的路線之中。在這種方法的基礎之上,趕屍一派還有一種非常厲害的邪術,就是可以弄出一條特殊的通道,專門大型的殭屍群和恐怖鬼群在通道內行走。傳說中的鐘馗嫁妹走的就是陰兵借道!而現在,我可以非常負責任的告訴大家,馬冬廷帶領我們走的就是陰兵借道的方式。普通人這一生中你也不會有這樣的經曆。因為而陰兵借道太不容易出現了,這種恐怖的場景,幾百年間都冇有過幾次。要論知名度而言,它的恐怖場景足以和大名鼎鼎的“百鬼夜行,”齊名。當然,陰兵借道並不單單是靠邪術完成的,實際上它是有兩種出現的情況。一種是真正的,就是人死後的怨念不散,這些怨念彙集到一起形成鬼氣沖天!這些鬼氣會自動選擇荒僻陰冷之處流到,從而在夜晚陽氣減弱的時候,形成一條供冤魂行走的道路。而這些冤魂行走的時候,會有陰邪之氣在前開路,從而影響周圍一切活人的行動,隻有當冤魂通完之後,此地的陰陽五行之氣纔會恢複正常!當年躺山便是這種情況。另一種陰兵借道的情況比較特殊,也冇有前一種那麼完美和正規,它是由風水和邪術強行推出來的一條通道。這條通道的行成非常複雜,除趕屍門的高手之外,其他門派絕對無法實現。首先你要選擇一處荒涼、陰氣叢生的地段。然後周圍一定要有大量的屍骨和棺材,而且這些屍體埋藏在此地的時間必須得超過五年以上……這樣周圍的磁場完全變成了死地。有了這些基礎材料之後,再通過趕屍門特殊的方法,就能夠將棺材板、屍骨,和地下的陰邪泥土快速的組合成兩麵矮牆,中間有一條通道。這兩麵牆就隔絕了其他地方的陽氣,中間就變成充滿陰邪的空間,完全可以供鬼魂和殭屍行走。當時王爺爺給我講到這裡的時候,我提出了一個疑問。這陰兵借道如此複雜,好像根本冇什麼用啊!天然形成的還好說,那是冤魂有念念不忘的執念,他們是自己要完成心願。但是趕屍門也好,其他的邪門歪道也好,你費這麼大的事搞陰兵借道,好像冇什麼意義吧?王半仙笑著搖頭道:“小刀,你還是太善良了,你把人心想得過於單純了!”

-